數位學伴計畫簡介
-
緣起與目的
以「生命陪伴生命,生活教導生活」的核心價值,落實計畫兩大主體—大學伴及小學伴的陪伴與學習,培育大專校院學生自我管理、社會服務、品德提升與數位關懷精神,透過網路及線上學習平臺,運用資訊工具與資源導入教學,協助建構國民中小學/數位機會中心與大專校院合作輔導機制,為偏遠地區的學童打造更多元的數位學習與環境,藉以提升學童學習興趣及關懷學童身心平衡發展。
本校從95年起即開始深耕學伴計畫,讓各地的偏鄉學童都能有機會參與學習,近兩年,因為新冠肺炎疫情的衝擊,導致學生的教育更是受到了影響,而學伴計畫則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透過一對一的陪伴與學習來彌補學童學習落後及提昇學習動機與興趣,在有善的環境下成長,以期落實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4「優質教育」。而我們也將依循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4之宗旨為依據以縮短城鄉數位落差,弭平來自貧富不均、資源不均所造成的立足點不平等以確保人人享有優質教育。
-
執行願景
透過數位科技之技術及人文的關懷,能夠將豐富的知識傳達給位處偏遠地區學童,提升其在社會上的競爭力,以達成「知識無國界,數位零落差」的目標。基於此一理念,將數位科技專業能力運用在教學上,將能為偏遠地區的區域學校學童提供較高品質的教育輔助,另一方面也能夠展現對於人文關懷的重視。在各方人力角色的通力合作下,訓練出一批跨科系的服務團隊,為臺灣需要幫助的學童提供陪伴與學習的服務以及基礎資訊知識的教學。
- 大學伴:學習關懷他人,尊重生命的真義,建構正確的人生價值,並依循著「生命陪伴生命,生活教導生活」來看見孩子的需要,發現他們的優點並陪著他們認識自己、認同自己的價值以帶動生命成長。
- 小學伴:由學習態度的改善及大學伴的關懷,建立自我的信心,勇敢追求理想,懂得感恩,進而形成一個「愛的循環」,將來能回饋社會。
-
實施流程
- 學習端 ( 小學伴 )各縣市符合e化發展程度較為緩慢之3至5級區域之國民中小學/數位機會中心在學學童,以3至9年級為主要對象。
- 教學端 ( 大學伴 )認同數位學伴計畫以「生命陪伴生命,生活教導生活」的核心價值,且願意參加培訓、研習、備課、投入線上即時陪伴與學習之大專校院學生。
-
課程模式
- 以「集中管理式」上課,藉由視訊設備與線上學習平臺,讓教學端(大學生)與學習端(國民中小學/數位機會中心學童)以定時、定點、集體方式,以學童學期在校上課時間放學後的時間為主。
- 共計20週(上、下學期各10週),每週2次,每次2堂課,每堂課以45分鐘,每次共計90分鐘,進行一對一線上即時陪伴與學習。
- 大學伴依據小學伴學習需求規劃課程內容(有:國語、數學、英文及其他科目等),並於課後填寫教學日誌。小學伴藉由線上學習解決課業問題及生活分享,並於課後填寫學習心得。
- 大學伴(夥伴大學的大學生)、小學伴(國民中小/數位機會中心的學童)運用電腦,以及繪圖板、耳機麥克風及網路攝影機,透過線上學習平臺串起雙方線上即時陪伴與學習。
-
歷年服務統計
![]() |
![]() |
瀏覽數:
分享